“十四五”规划纲要再次将“房住不炒”纳入其中,释放出了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明确信号。在新的城市化道路和城市化战略下,该怎么看待未来的房价?城市化的前景又在何方?
日前,在“房住不炒”基调下,各地监管机构在持续督促辖区内银行加强贷款排查,特别是申请了经营贷、消费贷等客户,严防贷款违规挪用至楼市。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好转,不少城市房地产市场近期逐步回暖。一方面,多家长租公寓入住率超过90%,租赁市场一片欣欣向荣;另一方面,部分银行房贷审核不严格,资金违规进入楼市,炒房客仍在蠢蠢欲动。
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既可满足基本民生需求、实现住有所居,又有利于城市留住人才、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不是一时之计、一时之策,必须着眼于房地产市场的长远发展,加快住房租赁立法进程。
昨天上午,市委城市工作委员会召开全体(扩大)会议。市委书记、市委城市工作委员会主任蔡奇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城市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陈吉宁,市委副书记、市委城市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延昆出席。
“两会”刚刚结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带队赴四川省成都市和陕西省西安市调研督导房地产工作。倪虹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保持房地产调控定力,确保实现“三稳”目标,着力解决新市民住房突出问题。
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为不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各地多方发力出实招:推进公租房建设,满足生活困难群众居住需求;推进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居民幸福感;做好农村危房改造,让群众住得安心、住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