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地金额不得超年销售额40%”,新规对楼市有何影响?

搜狐焦点唐山资讯 2021-08-09 11:47:14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从长远来看,新政策将促使房企主动降低杠杆,降低房地产行业的市场风险。

来源:上游新闻

政策端再为房企穿上紧身衣。7月26日,据财联社报道,继“三道红线”、上报商票数据之后,监管部门再出手,试点的几十家重点房企,被要求买地金额不得超过年度销售额的40%。

这一比例限制不仅包括房企在公开市场拿地,还包括通过收并购方式获地的支出。

时间退到今年4月,重庆拍地总额超600亿元、多地块溢价成交,在第二批次供地即将来临之际,这一新规对重庆楼市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资料图片,孔栀羽/摄)

政策提醒房企注意拿地节奏

2020年8月20日,住建部和央行为限制开发商融资,约谈12家房企并出台了房企融资的三道红线(又称“融资新规”),并于2021年1月1日全行业推行。

总的来说,三道红线是对于所有房地产企业制定的三个标准,具体内容为:

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 ; 

2、净负债率大于100% ;

3、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

根据房企踩线的不同情况,又将各个房企归为“红-橙-黄-绿”四档,控制房地产企业有息负债规模。

事实上,近期受热议的“房企投销比不得超过40%”,是去年8月出台的“三道红线”的同步要求之一。是在住建部和央行出台的“三道红线”之外,随之披露的“二条辅助红线”:

1)拿地销售比不超过40%;

2)近三年经营现金流是否连续为负。

其中提到若是拿地金额占比>40%, 将会被逐层穿透说明购地资金来源、相关银行账户信息、支付凭证等。

(资料图片/牟哥美摄)

业内人士指出,拿地销售比40%红线可以进一步约束房企投资行为,抑制土地市场非理性因素,将有力的矫正企业盲目扩张的行为,从而达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的。这则规定在近期再度发酵,也侧面提醒房企应在第二批集中供地时注意拿地节奏。  

23家房企上半年拿地销售比已超40%

据克而瑞统计,今年1-6 月,百强房企中已有23家投销比超过40%。

结合23家销售规模扩张态势来看,高速扩张型房企(2020年销售增速>60%)中,投销比过线企业占5家,行业排名大都在50强之后,随着行业集中度上升,中小房企逐步边缘化,这类房企规模诉求强烈,因此投资表现也更加激进。

中速增长型房企(2020年销售增速30%-60%)中,投销比过线企业占6家,其中以中型房企为主,在千亿计划或全国化目标下,投资力度相应跟进。这些房企也将受到一定影响,规模进阶及全国化进程放缓。

低速稳健型房企(2020年销售增速0%-30%)中,投销比过线企业占9家,包括一些大型国企、央企,他们融资优势突出,投资能力较强,纳储动作积极,这些房企具备规模支撑,继续保持稳定的去化节奏,受到影响较小。(来源“克而瑞”)

△注:横轴为2020年企业全口径销售额增速,纵轴为2021年上半年企业投销比,投销比=全口径拿地金额/全口径销售额  数据来源:CRIC

聚焦到重庆,4月28日重庆集中供地46块,其中,融创及融创联合体以99.09亿元竞得8宗地块,龙湖以及龙湖联合体以96.6亿元竞得5宗地块,金科联合体、重庆广阳岛生态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均拿下3宗地块,中交、招商蛇口、佳兆业、佳源国际、海成集团等各自拿下2宗地块,其它地块被万科、保利、旭辉、中海、绿地、金辉、花样年、康田、长城地产等企业分食。

像拿地最多的融创、龙湖等,作为重庆发展风向标,融资成本属于行业较低水平,较强的融资能力为企业增储扩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销售业绩方面,2021上半年,龙湖在主城全口径销售额113.8亿元,大重庆销售额120亿元,融创在主城全口径销售额138.8亿元,大重庆销售额168.8亿元,市场表现均斐然。

这个政策会怎样影响楼市?

“未来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政策调控可能会越来越严。像这次对跨越三道杠杆的部分开发商,实施拿地金额不超销售的40%政策,是阶段性的,同时也意味着下阶段可能还会有更严厉的政策出台。” 重庆智安信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磊表示,近期出台的拿地新政证明了监管部门对“房住不炒”的调控意志是坚决且明确的。

(资料图片,孔栀羽/摄)

关于这一政策会对楼市有何影响,肖磊认为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排名前列,首要目的自然是让市场更加平稳;

第二,降低开发商拿地热情,借此为楼市降温;

第三,长期看来行业更加健康。

肖磊告诉房市记者,从上次土拍的情况来看,在全国百强房企里面,追求高周转、扩规模的房企占一部分比例,也是这部分房企在积极拿地。近期新政的出台,对这部分开发企业来说,下一步拿地动作或将稳健一些,审慎获取土储。

“因为他们除了要守住不超40%比例的红线政策以外,也需要考虑到未来市场可能有的变化,包括成本控制、房价涨幅、资本市场对房地产的注入等。” 肖磊表示。

领域机构也分析认为,就目前来看,由于前期资金面比较紧张,很多开发商在减少拿地的同时,增加原有储备地块的开发进度,因此这一政策对全行业的影响不会太大。从长远来看,新政策将促使房企主动降低杠杆,降低房地产行业的市场风险。

“未来房企冲规模将会更加艰难,对于优质旧改项目的争夺,应该会更激烈。”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